2025年3月1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客观的、科学的、权威的睡眠数据报告。报告指出,睡眠困扰包括夜间如厕,夜间易醒或早醒,入睡困难等。结果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其中,女性存在睡眠困扰的比例为51.1%,高于男性的45.9%。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65岁及以上最高达73.7%。
研究表明,长期失眠者患心境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反过来,心境障碍患者中98%伴有失眠症状。近半数失眠者同时存在精神疾病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普遍。
科学研究证实,仅仅一次彻夜不眠就能引起免疫细胞异常变化,推高体内炎症水平;而连续一周睡眠不足6小时,会令体内关键的抗癌免疫细胞活性暴跌70%。
顶尖期刊《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发表的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该研究利用来源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干预因睡眠剥夺而精神紊乱的小鼠模型。
令人振奋的结果出现了:接受外泌体治疗的小鼠在专门用于评估焦虑行为的“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在代表“危险”区域的开放臂中活动时间和进入次数显著增加,行走总距离、探索行为也明显增多。这些行为学改变清晰地表明,外泌体有效缓解了睡眠剥夺所诱发的强烈焦虑样行为。
科学家们发现,治疗组小鼠大脑中负责学习记忆的关键区域——海马体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显著下降,而具有抗炎作用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相对升高。
更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外泌体能够精准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内 TLR4/p65 这一核心炎症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有效遏制睡眠剥夺引发的神经炎症风暴。这种对神经炎症的智能调节,同时促进了受损突触功能的修复,并缓解了氧化应激压力,为恢复健康的睡眠-觉醒节律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在可预见的未来,当外泌体技术日益成熟,精准调节脑部炎症、修复神经网络的损伤成为可能,人类或许终将告别那些被焦虑与疲惫充斥的漫漫长夜,重新拥抱本该宁静甜美的健康睡眠。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对生命质量的深刻回归。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肿瘤”信息
请与我们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