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影响
外泌体研究方向
We'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life head on.
细胞外囊泡与细胞表观遗传的双向调控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与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闫卫教授团队在 Trends in Genetics 上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modifiers of epigenomic profile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 EV 与细胞表观遗传组谱间互作的最新进展,强调了表观遗传相关因子在 EV 的生物发生与分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 EV 在 DNA、RNA 和组蛋白修饰中的功能,并讨论了 EV 作为诊断标志物和表观药物递送载体的临床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EV 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尤其作为表观遗传学的新兴调节剂,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生理和病理情况下 EV 和表观基因组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未来需要全面的筛查方法,包括表观基因组分析,以挖掘参与 EV 分泌或摄取相关的表观因素。递送治疗性货物以逆转受体细胞中的病理表观遗传模式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然而,仍有许多挑战有待解决。例如,工程化 EV 递送的精确性以及在体内的保留时间有待提高。递送与表观遗传“写入者”、“擦除者”和“读取者”相关的关键酶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策略。同时还需要考虑这些货物引起的副作用。EV 的异质性和特异性标记物的缺乏也干扰了 EV 递送表观药物的应用。由于 EV 生物学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用于单一 EV 表征的先进技术,如单一 EV 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多组学分析的快速发展可能有助于深入探究 EV 异质性,大大提高EV 在未来临床应用中药物递送的精确性和递送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