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全球数亿人的呼吸自由。在中国,形势尤为严峻——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4.2%,这意味着约4570万成年人长期与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抗争。
这些症状不仅频繁发作,更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肺部结构:气道壁增厚、平滑肌异常增生、杯状细胞过度分泌黏液,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重塑”。这种重塑如同在呼吸通道上筑起高墙,使肺功能持续下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急性发作时甚至危及生命。
近期,国际知名期刊《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发表的一篇重磅综述,为哮喘治疗带来了颠覆性曙光——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雾化吸入途径,展现出成为哮喘革命性生物疗法的巨大潜力。
重塑免疫平衡,平息炎症风暴
MSC-EVs 携载的关键分子如 miR-1470,能有效促进具有强大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 T 细胞(Tregs)增殖。Tregs 如同免疫系统的“和平使者”,能显著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5、13(IL-4/5/13)的释放。同时,外泌体中的 miR-146a-5p 能精准靶向并下调固有淋巴细胞2型(ILC2s)的活性。
转化巨噬细胞,变破坏维为修复
MSC-EVs 通过抑制关键接头蛋白 TRAF1,一方面阻断促炎的 NF-κB 信号通路,另一方面激活具有保护作用的 PI3K/AKT 通路。显著减轻组织损伤并促进炎症消退。
直击要害,阻断气道重塑
研究发现,MSC-EVs 中的 miR-188 能有效阻断 JARID2/Wnt/β-catenin 这条驱动杯状细胞增生的关键信号轴;而 miR-301a-3p 则能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活化,后者是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关键驱动器。但要想将外泌体这一“生物导弹”高效送达肺部战场,给药方式至关重要。雾化吸入,尤其是采用振动筛孔雾化器(VMN)技术,实现了颠覆性突破。
精准靶向,长效驻留
雾化形成的微小气溶胶颗粒能直达支气管和肺泡。研究表明,吸入后外泌体可在肺部高效富集并长期滞留超过7天,为持续发挥作用提供了时间保障。
高效递送,突破壁垒
VMN 技术的应用是效率跃升的关键。相比传统喷射雾化器,VMN 能显著减少药物在设备中的残留,更好地保持外泌体的完整性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卓越
雾化吸入极大减少了外泌体在肝脾等外周器官的非特异性富集,显著降低了潜在全身副作用的风险。
随着更多深入研究和临床转化推进,这项融合尖端生物技术与创新给药方式的疗法,有望为全球数亿哮喘患者,特别是饱受传统治疗局限与副作用困扰的难治性患者,真正打开呼吸自由与肺部健康重建的大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肿瘤”信息
请与我们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