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我们迎来第32个“世界地贫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控地贫,携手同行”。这一主题呼吁全球关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防控与治疗,倡导新婚夫妇及备孕人群重视地贫筛查与遗传咨询,推动患者早诊早治和规范管理。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因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最早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故得此名。其核心病因在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中的 α 或 β 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进而引发慢性溶血和贫血。
根据累及的珠蛋白类型,常见的地贫主要分为两种,α 地贫和 β 地贫。两种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父母将异常基因传给子女。夫妇双方仅一方有地贫基因缺陷,或者一方为 α 地贫,另一方为 β 地贫,则不会孕育中重型地贫儿。但如果夫妇均是带有同种基因缺陷的携带者(杂合子),则后代为地贫儿的概率为25%。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约1.5%人口携带 β 地贫基因变异,每年新增约6万例重型患儿。中国作为地贫高发国,携带者约3000万,中间型和重型患者达30万,高发区集中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其中广西重型 β 地贫发病率高达1/300。
长期以来,重型地贫患者依赖定期输血和除铁治疗维持生命。然而,频繁输血会导致铁过载,引发肝、脾等器官衰竭。骨髓移植虽为治愈手段,但配型困难、费用高昂(约30万-50万美元)及移植排斥风险,仅少数患者受益。
近年来,基因疗法的突破为地贫患者带来曙光。通过基因替代或编辑技术,科学家正尝试从根源修复缺陷基因,实现功能性治愈。
2019年,美国 Bluebird 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 Zynteglo 获欧盟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针对β地贫的基因疗法。其原理是通过慢病毒载体(LV),将功能正常的 β 珠蛋白基因导入患者造血干细胞,使其持续生成正常血红蛋白。临床试验显示,约80%的患者治疗后摆脱输血依赖。然而,其美国定价高达280万美元,被称为“史上最贵药物”,普及之路仍面临挑战。
瑞士 CRISPR Therapeutics 公司与 Vertex 合作开发的 CTX001(exa-cel),采用 CRISPR/Cas9 技术编辑患者造血干细胞中的 BCL11A 基因,重启胎儿血红蛋白(HbF)表达,替代缺陷的成人血红蛋白。2023年公布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90%的输血依赖型 β 地贫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无需再输血。目前,该疗法已在全球多国提交上市申请。
美国 Sangamo 公司与赛诺菲联合开发的 ST-400(BIVV003),利用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编辑造血干细胞中的 BCL11A 基因,同样通过提升 HbF 水平改善贫血。早期临床试验中,3名患者中有2人血红蛋白显著升高,目前该疗法已进入2期试验阶段。
从输血依赖到基因治愈,“世界地贫日”不仅是对科学进步的礼赞,更是对全球协作的呼吁——唯有防控与创新并重,才能让每个生命免受地贫之苦,迎接健康的未来。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肿瘤”信息
请与我们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