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多样,超过90%的卵巢恶性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由于早期没有典型症状,缺乏高效的筛查手段,早期诊断困难,约75%的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多数已存在肿瘤的广泛扩散和转移。化疗耐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肿瘤干细胞与化疗耐药密切相关。耐药性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携带蛋白质、核酸等传递肿瘤抗药性给受体细胞,使敏感性肿瘤细胞产生耐药。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会造成严重的关节变形及功能丧失,而目前RA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CD4+ T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至于CD4+ T细胞来源外泌体与RA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哺乳类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母胎之间的对话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胚胎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桑椹胚的发育是在输卵管中进行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输卵管液中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和游离RNA等,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输卵管液中的生物成分非常复杂,细胞外囊泡这一新近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导介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毛囊乳头细胞球被包覆在角蛋白水凝胶中注入小鼠单侧皮肤,治疗15天后,小鼠背部达到90%的毛发覆盖率,而米诺地尔组的小鼠治疗侧的皮肤达到40%的毛发覆盖率,非治疗侧的皮肤仅有不足20%的毛发覆盖率。说明毛囊乳头细胞球不仅有效促进了注射区域的毛囊生长,而且改变了毛囊微环境,其分泌的因子促进了周围毛囊的生长。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的高截肢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创面愈合被认为是减少DFUs截肢的关键。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日益沉重的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神经再生、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特性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前景,然而,这些特性与它们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分泌组)有关。来自意大利皮埃蒙特东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MSC来源的分泌组和细胞外囊泡(EV)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前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探讨了MSC分泌组/EV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治疗机制,以及基于特定治疗需求优化MSC分泌组/EV生产的策略。
由于缺乏针对早期病变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且这些标志物的水平较低,因此通过液体活检检测早期癌症一直是一个难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输卵管内的前驱病变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系统地开发了一种基于细胞外囊泡(EV)的早期检测方法。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少量的输卵管来源EV的检测,并获取了5种EV生物候选物,将HGSOC与非癌区分开来,得到了89%的灵敏度和93%额特异性;也实现了将非癌、早期HGSOC和晚期HGSOC区分开来。该研究支持了EV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潜在应用。相关内容以“Inaugurating High-Throughput Profiling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Earlier Ovarian Cancer Detection”为题于7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